该用户从未签到
|
5#
发表于 2014-03-15 13:40:22
|只看该作者
“土包子”的北京之行4 m' s2 l' d; l7 d: q* E
! I: g+ ?" z0 P2 n7 }$ _中关村印象
* D% c, i+ k& x
, i0 h8 y& ?; a. G刚好,1997年我大哥在北京中央美院进修美术,我决定明年继续考研,于是辞去了在一家私营电脑公司的工作,于6月底来到了北京,住进了大哥的宿舍中。6月到7月,我在北航学计算机维修,7月参加陈文灯老师的考研班,一直呆到9月中旬,我才回到桂林。
# N) n7 g) I* v( R
- w8 A8 I' f/ `( y: {2 ~0 L! u中央美院当时搬到了北京西北角的西八间房,我和大哥一起住在学生宿舍中。认识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搞美术的大哥同学,我很喜欢和他们这些搞艺术的人在一起,看他们色彩斑斓,形象逼真的油画,和设计精巧的一些手工作品,是一种美的体验。与我们工科人相比,他们是另一种思维方式。
3 ]1 d$ y. l' h+ x
( T6 u [& i2 j7 D) e- f: w7 e7月份,大哥要回桂林了。在回桂林前,我帮他和他的同学们去中关村电子市场一口气买了三台电脑,当时最红火的电子市场是中关村电子市场,就是现在北大太平洋电脑商场所在的地方。那时电子市场里熙熙攘攘,如此的红火,是我在广西所从未见到的也从未想到的。在大街上随处可见抱着台打印机,拎着个扫描仪的人,把电脑配件当成白菜一样卖,这就是我对闻名全国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最初印象。 " X Z7 D. Q, I& g6 f; l: j
6 Z* `! L' ]) I/ J9 f' c- f! I+ G
我到了中关村,见到了那些我非常熟悉的公司:北大方正,金山WPS,江民科技……,见到了北京书堆积如山的书店,感叹这里真是一个知识的海洋,觉得亲身感受到了中国IT业的脉博。 ; x% q4 m: A5 L4 T: {: w, W: H
: e+ u: t3 {/ J t) n# P9 f8 _# v
大哥回去后,我一个人留在北京,骑着辆破自行车逛了中国最有名的大学:北大和清华,北大风景如画的未名湖上处处荷叶飘香,清华平平展展的草坪展示一种平实坦荡的心胸。一墙之隔,校园内外,就是两种不同气氛,无名无状,却让我这个二十多岁没出过广西的土包子感受深刻。 % K& N" T& c. X% I$ g
9 D1 D" r- Q% G! G. ]# H. g“疯狂”的考研班
' i- _! G1 D4 ^1 o9 W' c6 v: }# {5 h3 p" C
我参加的是暑期文登学校的考研班。中央财经大学那栋破败不堪的学四楼里,住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和我住在一起的,一个是湖北的,一个是东北的,一个四川的,为了同一个目的,大家从天南地北聚到了一起,我当时真感到了一种“家”的感觉,原来这世界有这么多同路人,我不过是中国十几万考生中一名不起眼的“老生”罢了,但还不算是“范进”。
n6 Y( o+ O. i
, q. a4 r! s7 i, c+ V$ C: w考研班的日子是“疯狂学习”的日子。 4 R. G5 X# D' y$ ?; Y
3 q9 j% O ]6 F2 @9 I记得我们需要到北方交通大学的大礼堂去听人大老师索爱群的政治课,一千多人的大礼堂被挤得满满的,连过道上都坐了人。在老师的讲台前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录音机,足有一百多部,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荠学子拿着一瓶矿泉水,在北京最热的7月,挥汗如雨地在记笔记!这段日子,我用去了7个笔记本!这种气氛,我以前在广西是从未见过的。我本来以为我已经够努力勤奋的了,到北京考研班一看,根本就不算什么。
9 C6 r7 s- B- p2 F3 ~3 w( G$ {1 a2 D K
陈文灯老师教的数学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他上课不用讲稿,所有的例题全都记在他的脑里,随手就可以写出来,丝毫不差,还总结出一整套解题方法,让我大开眼界。我是见着了,原来一个人对本职工作可以精熟到这种地步!后面我还会谈到另一位老教授对职业可贵可敬的敬业精神,不敬业,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劳动者。
( i6 X' D' O7 ~# {( ?
) Y' E3 W8 m: o6 N# B4 e我一直呆到身上没钱了才离开北京。这三个月花完了我工作几年的所有积蓄,却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什么地方最适合学习?最适合学计算机?在我看来,只有北京! ' ]6 I u3 V: W# }9 z+ o
1 n' b+ u! K$ G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到北京来学习计算机技术。 , q) b8 V" } ?
7 U( J$ C. a: g$ H' Q6 a1 c
差点跳楼的致命打击
# c! j8 T( G( R5 g4 Y2 N
( C0 }% M% m, E; U: d0 o- [6 |2 X9月中旬我回到了桂林,开始准备第二年的考研。
* L0 t |/ I) r+ X) g0 S
1 y- N: k/ a% M3 V但生活是不讲情面的,我想当然地认为经过了北京名师的指点,我去年就是数学没过,今年应该没问题了,但事实并不如此。
' z- l8 f1 x$ E a
! I8 `% H9 t0 r5 S0 C8 o1998年的数学试题,突然有了一次很大的变动,这次数学考试特别难,题量还特别大,全国及格率仅7%,平均分为30多分。我现在将这次考试试题称之为“变态”的题目,出题的那帮呆在空调房里的教授们挖空心思出出来的题目,可把我给害惨了。我自认为心理素质够强了,但因为这场考试关系命运太大,在考场上我的手都是抖的,几乎晕倒,一道道的大题空在那儿做不出来,都象是在不断地讥笑我不自量力,又象是一张张面无血色的血盆大口,一张口就把我给吞下去了,连骨头渣子都不吐。 # i, _ r3 E' U8 g6 P4 t, z/ J
2 l. Z) W# \, E3 D7 R" d. y考完数学,我就知道我今年没戏了。原来一个考场有几十位考生,考完数学之后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我坚持着把后面的课目考完。在那种明知无望但仅凭一种信念支撑着要坚持到底的时刻,我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挨完后面的专业课考试的。 - o+ [- }0 L& f6 V6 t& m2 C
0 L8 W/ _0 {9 n/ j4 j, v* x
3月,成绩下来了,我的数学成绩让我差点去跳漓江了---13分!我从小学习勤奋努力,从没拿过这么低的分数。真是破纪录!当时真是灰心到了极点,准备放弃考研,到广东打工,找个地方浪迹天涯,自生自灭去,实在没脸在家呆了。
3 w) H( s/ J# O ?' ~+ G) d2 P% h( f
; c5 k& m9 {, |4 G9 H这个时候,我大哥劝住了我:你都考了两次了,我看来你就是数学差,其它课你都过线了,专业课还都是80多分,为什么不继续努力?集中精力把数学搞好就可以了。你现在放弃,就前功尽弃!我这人笨,从小学东西就慢,这是一大弱点。但上天是公平的,他给你一个弱点的同时,也一定提供了让你克服这个弱点的方法。
; W6 v! r# \; R: P: V0 I7 F3 p! v! y0 B1 i( B5 r
我笨,但我好强,但我勤奋,但我坚持,人一之,我十之,笨鸟先飞,古已有之,古人可以做到,我为什么就不能做到?这事就这么收场?我不服,不甘心!于是,我下定决心再拼一次。
) l& L* O- S+ [5 _2 u' }! _6 U# w' T2 U# e; a
我现在没有工作,也不想再去找工作了,住在家中,就与堆积如山的书干上了。在关键时刻,年迈的父母无条件地支持了我,他们默默地承担了一切,让我有饭吃,给我一个安静的环境,让我去实现我的梦想。
$ c( T& n l6 a, l
2 G8 B) [ }& G8 X1 r. ~我深深感受到父母的爱是多么的无条件!我一个二十五六的大小伙子,呆在家中吃闲饭,还让父母为我的前途操心,那种心灵的煎熬,现在想起来都有种想哭的感觉。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在此,我要深情地对我的父母说:儿子绝不会忘记你们的恩情,唯望两老保重身体,一定要等到看到我过上好日子的时光。 , J) X) p! r: f
% r6 T+ L7 I6 o6 k x" S反思,走自己的路!
8 u' f: ^# ?5 Z) _$ W5 ?+ Y6 ?! P% n
考研失败,我反复想,为什么我听了陈文灯传授的做题秘诀,反而考得更差了?别人为什么用陈老师的方法考出了好成绩?看来,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不存在可以让人暴长功力的“武林密笈”,从这件事中我学到,决不能迷信权威,迷信理论。后来我对许多现象与潮流如CMM热,设计模式,软件工程等理论都持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把西方的东西原样照搬是行不通的,不经过自己的大脑独立地思索,不经过实践的检验,不要相信任何东西!
5 v$ g" z: S6 ~/ W: a U2 X( o" }% O' K5 m
从98年到99年1月,我断绝了一切外部联系,把自己关在了家中。我父母的工作单位是一个疗养院,全院加起来也就一两百号人,后山就是一个森林公园,空气清新,林木繁茂,大院里还有一个小山(是真山,不是假山,桂林的这样象竹笋似的山多了),山上修了个亭子,平时少有人来,真是一个闭门修行的好地方。
' q7 A3 m0 P+ w# p, Y8 n) c- e: z" D" O
我每天到小山亭子上去学英语,背政治,桂林四季长青,我周围是青山绿竹,微风一过,树叶沙沙做响,我就在这里学起了战国时的苏秦。从春学到夏,再从夏学到冬,苦苦学了一年,这一年里,使我的心志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困难更加难以击倒我。后来我境况转好,生活中很多人觉得受不了的挫折,在我看来都不过是小菜一碟罢了。 & b/ C. P' @2 Z; Y- W
, e3 B4 D7 G5 P9 }& _5 H. X& O桂林多奇山,秀美苍翠,风景四季如画。每当我学累的时候,总是看着这美丽的风景,赞叹祖国江山如画,感触人生之渺小,命运之无常! % ^ g6 K& X, t+ l* s
# L! i5 ?, y# C$ _) {大哥从北京带回了一台电脑,奔腾166,4.2G的昆腾大脚硬盘,当时不错的配置,把它送给了我用。我渴望了多久的东西终于到手了,我终于可以无限制地使用计算机了!我把电脑放在床前,伴它入眠。
0 Q: g1 }% m) d& W3 E8 ^$ P4 x0 y/ l- ?7 l- v8 o6 m
我有时半夜会突然惊醒,想着目前的困境,浑身会出一身冷汗。电脑沉默不语,在一旁安静地陪着我。我看着那蓝幽幽的屏幕,心情非常复杂。 . e! t. w2 |, M. {' u! q
" m+ u% A- p* ^3 M9 _
有了电脑也难过,我得抑制住自己强烈地想探索软件技术的欲望,强制自己把主要精力放在考研上。 4 L' z* J4 }" H# [! t6 ~
8 r, @# H$ Y3 b4 q3 |$ v整个考研英语大纲有5300多个单词,为了背下它们,我用VB编了一个背单词的小软件,每次可以分别显示中文或英文,并可以区分哪些单词没记住,下次复习。所有单词我都是用键盘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敲入的,每天早上一起床,先对着电脑背它半个小时。到考研结束,我一看,数据库中已有了两千多个单词。 3 q, F& ~; f7 F
8 X4 @# P2 @+ i) `* ^9 Q7 }
这一年以来,我真是玩命,什么考研理论我都不信了,我就托人买了国家教委出的几本考试分析,就专门研究考研试题,我要找出适合我自己的方法来。
8 Q1 S4 z1 {' z
7 T/ d) k5 r, I9 P4 y+ z b5 e考研数学考试分析500多页的书,被我翻来覆去地将历年考试试题做了三遍。党的十五大报告我至少背了一百多遍,我称之为背“语录”,真称得上是“倒背如流”,考政治时我把大段大段的十五大报告文字抄上去,居然得了75分! . `- n- E$ w1 f1 d; l; p, z! l
1 Q& m- h2 `; G发黄的本科高等数学和概率与数理统计,以及蓝色封皮的线性代数课本,都被我翻得不成样子。我觉得我就是基础太差,在这种基础之上,讲什么做题方法都是空中楼阁,一定要抓住“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原理)。但我不得不悲哀地指出,我这些努力并未使我的数学能力有所提高,数学并不是这样学的,数学思维绝不是这样培养的。怎样学数学?得去问华罗庚与陈景润等数学大师!我至今数学还是不行。也希望有这方面经验的人能够教我,让我补上数学这一课。 5 ?/ l2 c5 E; Z9 a5 |+ u
G9 A4 ], @" q" ^3 k
生活总算给了我一次微笑。1999年考研,我数学得了60分,终于迈进了大学的门槛,可以打起背包上北京了。我这人比较笨,不善于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路线,但凭着牛劲钻下去,硬给我钻出了一条路。这条路能走通还带有一些侥幸的色彩,大家想必比我聪明得多,一定能找到更好的路,用更经济更聪明的办法达到目的,这是一种大智慧,是我所没有的。 ! y- |, D, r1 p0 G2 E; m
* U7 N7 |6 K- k
这段经历对我个人的思想品质的影响是深远的。为什么这么说?为了考政治,我深入全面地了解了中国近现代史,我去盗版碟市场买了不少存有历史资料的光盘,从多方面来看中国历史,凡电视中有关历史的节目,我必看。我在这里尤其想说的是一个巨著——《毛泽东选集》!经历过文革的每个家庭,哪家没有毛选?我家就有不止一套。毛泽东选集一到四卷,发黄的书被我在这段时间通读了一遍。其中的经典文章更是被我看了一遍又一遍,赶上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了。越读越觉得毛泽东之人真是数百年才出一人的大牛人,他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持久战》等著作,其中体现出来的深刻洞察力与对中国国情的深入把握,其博大的心胸,为国为民的精神真叫我震撼!共产党最终夺了天下,实在是中国社会的必然,当时她集中了多少中国最出色最优秀的人才,再加上毛泽东这种不世出的大牛人领导,老蒋真与他不是一个水准的,想与老毛逐鹿中原,必败无疑!我成了毛泽东的崇拜者,但绝不是盲从者。 4 |' I* m) A, }9 k, X7 q# T# {; o
4 B8 z7 W( y9 I# u& d4 f9 a4 G9 q说起来大家可能不信,我从毛选中得到了许多精神上的营养,更加乐观了。毛选,真是中国人巨大的精神财富!近年来有不少愤青指着毛泽东晚年的失误全盘否定毛泽东,在我看来真是狂妄无知,他们有几个真正了解毛泽东?有几个真正客观地看过毛选?有几个有资格对毛泽东做出评价? 把他们放回毛泽东生存的那个民族危亡的时代,他们还会有这么多屁放?!说不定最先当汉奸的就是他们。呵呵,不好意思,说粗话了。闲话少说,回到正题。
: c* X9 F: N9 S R' k: F. r, D S
$ d8 d4 S0 |) q$ w) v回顾这段经历,我只能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考研之路”。我感叹,中国的考试就是扼杀人性的东西,高考与考研尤其如此。我要是用这种精力去学计算机,一年半的时间,还有什么技术学不到手?但我没办法,现实逼着我去考这种我并不想考的试。中国考试之难我看全世界也不多见,我想,每年全国还有那么多的学生要参加这种考试,大量的人力物力与年青人的精力和时间都耗费在考试上了,而考试的内容与实际脱离那么远,真的有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我看反倒是形成了一种应试教育,扼杀了年青人本来所具有的创造性,中国现在为什么出不了大师级的人物,应该反思中国的教育制度。
1 T6 ]' y6 B3 w1 y. M/ l, y: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