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用户从未签到
|
(1) 类名首字母应该大写。字段、方法以及对象(句柄)的首字母应小写。对于所有标识符,其中包含的所有单词都应紧靠在一起,而且大写中间单词的首字母。例如:6 S" x* i- ?! e- n; |+ |9 W' T
4 K+ C2 a& w x! ]+ u
ThisIsAClassName
7 P- l1 ]" u$ C9 I8 |thisIsMethodOrFieldName
$ r5 O" G4 H, d: s若在定义中出现了常数初始化字符,则大写static final基本类型标识符中的所有字母。这样便可标志出它们属于编译期的常数。! ^5 g; T3 ]) h0 W
7 J9 A: f$ P7 S* Jjava包(Package)属于一种特殊情况:它们全都是小写字母,即便中间的单词亦是如此。对于域名扩展名称,如com,org,net或者edu等,全部都应小写(这也是Java 1.1和Java 1.2的区别之一)。
) ~5 v- q: Q4 H: {! q" i
7 @+ D: }9 h$ s R. T1 c(2) 为了常规用途而创建一个类时,请采取"经典形式",并包含对下述元素的定义:! N3 p# S7 a/ C) N1 n Y# c& t
- a- J7 p6 ~) l3 B7 B% a0 Gequals() & R, h/ a& K$ }, E- o
hashCode()
1 V: n; p7 O$ ]: p7 O% dtoString() $ M% e# ^& A& Q- r5 m& S: m: T
clone()(implement Cloneable) 5 ?0 @; i9 Q2 ^' {& I& {" m
implement Serializable
3 P! F4 `4 Z$ W" s(3) 对于自己创建的每一个类,都考虑置入一个main(),其中包含了用于测试那个类的代码。为使用一个项目中的类,我们没必要删除测试代码。若进行了任何形式的改动,可方便地返回测试。这些代码也可作为如何使用类的一个示例使用。
6 @; z* S; k) l/ W9 Q' s8 H3 H6 X2 W3 C1 O/ J2 x$ w5 T
(4) 应将方法设计成简要的、功能性单元,用它描述和实现一个不连续的类接口部分。理想情况下,方法应简明扼要。若长度很大,可考虑通过某种方式将其分割成较短的几个方法。这样做也便于类内代码的重复使用(有些时候,方法必须非常大,但它们仍应只做同样的一件事情)。) S' T2 o# v( {6 V4 Y& h( m
1 s4 l& O# M9 l; M6 |& ]
(5) 设计一个类时,请设身处地为客户程序员考虑一下(类的使用方法应该是非常明确的)。然后,再设身处地为管理代码的人考虑一下(预计有可能进行哪些形式的修改,想想用什么方法可把它们变得更简单)。
9 s/ A$ D8 X9 B; O* v8 b# d
* m' [# a; |+ i$ t f' t2 }(6) 使类尽可能短小精悍,而且只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下面是对类设计的一些建议:0 V. L0 M! I9 ^2 m7 T) M, w
0 w1 R) q" ?' ?. x◆ 一个复杂的开关语句:考虑采用"多形"机制' ]+ n5 V' ?5 s4 K, P; s/ V1 z) e
4 P4 o' H, L; L% X◆ 数量众多的方法涉及到类型差别极大的操作:考虑用几个类来分别实现4 C/ t* ?: e3 _3 F$ a+ |! m6 {
1 }; y& y8 h R0 |( Y4 C2 u5 P% s◆ 许多成员变量在特征上有很大的差别:考虑使用几个类9 H, C) N9 O' `' A! }9 Y6 p
H1 w, } t: x
(7) 让一切东西都尽可能地"私有"--private。可使库的某一部分"公共化"(一个方法、类或者一个字段等等),就永远不能把它拿出。若强行拿出,就可能破坏其他人现有的代码,使他们不得不重新编写和设计。若只公布自己必须公布的,就可放心大胆地改变其他任何东西。在多线程环境中,隐私是特别重要的一个因素--只有private字段才能在非同步使用的情况下受到保护。
" K9 o9 \# U4 v' I* [! A+ |' ~) Z5 }! ^' Z9 i @6 T5 ^
(8) 谨惕"巨大对象综合症"。对一些习惯于顺序编程思维、且初涉OOP领域的新手,往往喜欢先写一个顺序执行的程序,再把它嵌入一个或两个巨大的对象里。根据编程原理,对象表达的应该是应用程序的概念,而非应用程序本身。
- D' C z& k0 l2 B& d0 C, ~$ l" P1 F8 L4 ]& l
(9) 若不得已进行一些不太雅观的编程,至少应该把那些代码置于一个类的内部。8 n) d, F7 W! r# e* D
9 B5 y ^" \* Y$ x3 l5 {
(10) 任何时候只要发现类与类之间结合得非常紧密,就需要考虑是否采用内部类,从而改善编码及维护工作(参见第14章14.1.2小节的"用内部类改进代码")。' B( u& d' ~4 A& _1 Q! V
' H+ ^6 b7 n. T6 [. L& V: |(11) 尽可能细致地加上注释,并用javadoc注释文档语法生成自己的程序文档。
5 `; s! ^* s W; ?6 C1 L7 ]$ D, i% L
(12) 避免使用"魔术数字",这些数字很难与代码很好地配合。如以后需要修改它,无疑会成为一场噩梦,因为根本不知道"100"到底是指"数组大小"还是"其他全然不同的东西"。所以,我们应创建一个常数,并为其使用具有说服力的描述性名称,并在整个程序中都采用常数标识符。这样可使程序更易理解以及更易维护。
b+ ?+ A# E& `; U% a
- E# ?/ k7 K8 W* q3 I0 v/ r* h(13) 涉及构建器和异常的时候,通常希望重新丢弃在构建器中捕获的任何异常--如果它造成了那个对象的创建失败。这样一来,调用者就不会以为那个对象已正确地创建,从而盲目地继续。
2 s5 U h7 q; ^2 j4 p# @" m1 S4 D) L' ^
(14) 当客户程序员用完对象以后,若你的类要求进行任何清除工作,可考虑将清除代码置于一个良好定义的方法里,采用类似于cleanup()这样的名字,明确表明自己的用途。除此以外,可在类内放置一个boolean(布尔)标记,指出对象是否已被清除。在类的finalize()方法里,请确定对象已被清除,并已丢弃了从RuntimeException继承的一个类(如果还没有的话),从而指出一个编程错误。在采取象这样的方案之前,请确定finalize()能够在自己的系统中工作(可能需要调用System.runFinalizersOnExit(true),从而确保这一行为)。
: ?* n; y. g: O+ e, z; v( R
' @! b; `# a7 L$ b0 l(15) 在一个特定的作用域内,若一个对象必须清除(非由垃圾收集机制处理),请采用下述方法:初始化对象;若成功,则立即进入一个含有finally从句的try块,开始清除工作。
" w' q. \8 A' O
# e' }, m6 A( [, z+ b: g& ](16) 若在初始化过程中需要覆盖(取消)finalize(),请记住调用super.finalize()(若Object属于我们的直接超类,则无此必要)。在对finalize()进行覆盖的过程中,对super.finalize()的调用应属于最后一个行动,而不应是第一个行动,这样可确保在需要基础类组件的时候它们依然有效。
% o# d( ^( e" N1 ?
" S5 I% D- M! e4 W, Z% b; Z(17) 创建大小固定的对象集合时,请将它们传输至一个数组(若准备从一个方法里返回这个集合,更应如此操作)。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享受到数组在编译期进行类型检查的好处。此外,为使用它们,数组的接收者也许并不需要将对象"造型"到数组里。
9 r% n9 ?" I7 H* L2 h0 R L
- M7 U7 \. [! A7 s. M# V(18) 尽量使用interfaces,不要使用abstract类。若已知某样东西准备成为一个基础类,那么第一个选择应是将其变成一个interface(接口)。只有在不得不使用方法定义或者成员变量的时候,才需要将其变成一个abstract(抽象)类。接口主要描述了客户希望做什么事情,而一个类则致力于(或允许)具体的实施细节。; S5 y4 P3 N$ K; ?, {& |% i- G
% J8 k8 n1 ?: ]; r$ c(19) 在构建器内部,只进行那些将对象设为正确状态所需的工作。尽可能地避免调用其他方法,因为那些方法可能被其他人覆盖或取消,从而在构建过程中产生不可预知的结果(参见第7章的详细说明)。4 j" N/ w9 ~4 Q" f m2 S" Q
3 X4 T1 M9 e. @' u1 m( C/ Y y. q' Q(20) 对象不应只是简单地容纳一些数据;它们的行为也应得到良好的定义。
! e& o; p. A* l; l, e; N: K" w( N; n$ |; ^+ ?3 h& o% D
(21) 在现成类的基础上创建新类时,请首先选择"新建"或"创作"。只有自己的设计要求必须继承时,才应考虑这方面的问题。若在本来允许新建的场合使用了继承,则整个设计会变得没有必要地复杂。1 C8 g' ~3 G1 f! Z5 ~9 T+ y( Q( \
1 U8 P. A- V( q0 G4 c4 M(22) 用继承及方法覆盖来表示行为间的差异,而用字段表示状态间的区别。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是通过对不同类的继承来表示颜色,这是绝对应该避免的:应直接使用一个"颜色"字段。
3 h% w: D$ v8 P, L
\/ T0 Y! w- w/ g1 R(23) 为避免编程时遇到麻烦,请保证在自己类路径指到的任何地方,每个名字都仅对应一个类。否则,编译器可能先找到同名的另一个类,并报告出错消息。若怀疑自己碰到了类路径问题,请试试在类路径的每一个起点,搜索一下同名的.class文件。3 _- X" M8 u( F4 D B2 r" {
, I# h, l9 x+ K+ E3 w, F; V) U(24) 在Java 1.1 AWT中使用事件"适配器"时,特别容易碰到一个陷阱。若覆盖了某个适配器方法,同时拼写方法没有特别讲究,最后的结果就是新添加一个方法,而不是覆盖现成方法。然而,由于这样做是完全合法的,所以不会从编译器或运行期系统获得任何出错提示--只不过代码的工作就变得不正常了。
$ Q0 `# V, T$ i5 H2 E
, z- w4 ^& E4 N; B4 W(25) 用合理的设计方案消除"伪功能"。也就是说,假若只需要创建类的一个对象,就不要提前限制自己使用应用程序,并加上一条"只生成其中一个"注释。请考虑将其封装成一个"独生子"的形式。若在主程序里有大量散乱的代码,用于创建自己的对象,请考虑采纳一种创造性的方案,将些代码封装起来。
/ f5 R0 p8 Y+ P8 {( V F
8 R, w6 `" K) y5 y7 e(26) 警惕"分析瘫痪"。请记住,无论如何都要提前了解整个项目的状况,再去考察其中的细节。由于把握了全局,可快速认识自己未知的一些因素,防止在考察细节的时候陷入"死逻辑"中。
' k- _* ?8 ^0 i$ z; O$ Z2 F
" D0 \9 u' x7 g) w; O6 W+ b(27) 警惕"过早优化"。首先让它运行起来,再考虑变得更快--但只有在自己必须这样做、而且经证实在某部分代码中的确存在一个性能瓶颈的时候,才应进行优化。除非用专门的工具分析瓶颈,否则很有可能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性能提升的隐含代价是自己的代码变得难于理解,而且难于维护。0 g0 z- P9 b N1 e
, o& ^+ S( u2 r8 J(28) 请记住,阅读代码的时间比写代码的时间多得多。思路清晰的设计可获得易于理解的程序,但注释、细致的解释以及一些示例往往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无论对你自己,还是对后来的人,它们都是相当重要的。如对此仍有怀疑,那么请试想自己试图从联机Java文档里找出有用信息时碰到的挫折,这样或许能将你说服。
# S; x: Y$ ^9 i7 W' P. C X1 ]/ C# D# ~! |$ @' e" [
(29) 如认为自己已进行了良好的分析、设计或者实施,那么请稍微更换一下思维角度。试试邀请一些外来人士--并不一定是专家,但可以是来自本公司其他部门的人。请他们用完全新鲜的眼光考察你的工作,看看是否能找出你一度熟视无睹的问题。采取这种方式,往往能在最适合修改的阶段找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避免产品发行后再解决问题而造成的金钱及精力方面的损失。6 u+ w3 q! M' e% r
7 t3 I, @" @" e: [2 m; t(30) 良好的设计能带来最大的回报。简言之,对于一个特定的问题,通常会花较长的时间才能找到一种最恰当的解决方案。但一旦找到了正确的方法,以后的工作就轻松多了,再也不用经历数小时、数天或者数月的痛苦挣扎。我们的努力工作会带来最大的回报(甚至无可估量)。而且由于自己倾注了大量心血,最终获得一个出色的设计方案,成功的快感也是令人心动的。坚持抵制草草完工的诱惑--那样做往往得不偿失。
& c7 \+ x: F" G6 y! a
3 j) }) M2 X- u# s0 F |
|